備受社會菁英肯定的好書
《流浪法庭30年!~台灣三名老人的真實故事》
入圍2007年中華民國「金鼎獎」作品完結篇
社會各界極力推薦:
(以姓氏筆劃序)
陳長文(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
我要慎重的推薦這本書,這是一本法律人應該要看的書,因為,它喚起法律人的良知與靈魂。這也是一本非法律人要看的書,因為,唯有讓人民更懂得法律,更了解法律的真正意義,才能匯聚力量構築一塊台灣司法的「坦塔羅斯之石」!
陳傳岳(萬國法律事務所創所律師/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前董事長)
作者鍥而不捨的敬業精神,完成這部巨作,令人敬佩。……我閱讀這本書,幾度強忍淚水,幾度擲書仰望深思。為什麼?司法令人感嘆!司法改革令人茫然!
陳鋕銘(檢察官改革協會召集人)
此書如千斤重擔,只期許自己和所有的司法人員,面對人民的控訴,能更虛心自省,司法乃為維護社會正義,為服務人民而存在,執法當愛護人民,當警敏於公義,當如履薄冰!
張麗卿(東海大學法律系教授)
對法律門外漢來說,法律條文艱深難懂,要把法律融進文學裡,讓讀者不僅能懂,還能懂得刻骨銘心,則更不容易。江元慶先生的這本書做到了。三名老人在台灣司法裡流浪了三十年,枯耗了青春,虛擲了歲月。讓我驚訝與敬佩的則是,台灣有人願意寫出這般紀實與令人感動的報導文學。我很樂意向讀者推薦這本書。
賴英照(司法院長)
以具體的案例,生動的呈現台灣司法界的戈第亞繩結;字裡行間,知性與感性兼具,說理之外,更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值得關心司法問題的人,細細閱讀。
蘇永欽(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
我在讀完這三個老人流浪法庭三十年的故事後,不但再次思潮澎湃,而且感到更強烈的悸動,可這本書是不是也能在台灣站上暢銷排行榜,證明台灣人也願意正視司法問題,打破兩千年的文化疏離?好像沒有那麼容易,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1 意見:
在本書第20章良心超越法律中,舉出柏林圍牆射殺案,原案李建良教授於月旦法學曾著有大作,在此,我不禁回想曾發生在我國的小金門烈嶼東崗事件,惟事實經過與柏林圍牆多所相同,故事不在此贅述.上訴法院法官於此的見解謂;基於以一般理性正直且受有教育之人皆能認識對手無寸鐵百姓開槍是一種殘忍不能接受之行為,且有拒絕接受違反基本人權命令的勇氣.在此,我認為陳義過高,試想,對於極權國家基於國家目的實現所下達之軍事指令,對一個小兵來所說,你能認為他能有拒絕之期待可能性嗎,且基於戰爭之兇險,其所授之教育,能有多少人權觀念紮根其心中,而最後,問罪無名小卒,也是否能建立正義史觀,其手段與目的,又能有多少實質關連性呢,或許滿足了決大多數階級所創建之正義感,但對於處於相對弱勢之軍人(最少在台灣的社會地位是如此),其又能對這樣的判決從中領略多少正義呢.
穿上制服,不是一種人性的泯滅,而是對於國家目的實現的服從,儘管目的不法,但這就是國家目的的多元性與因此造就出來的不同角色實踐.法官,警察,軍人,曾讓這些(人),引以為傲的尊嚴且深信不移的信念,成為千夫所指無惡不赦的軍人,又談何正義與公平.
不忘李建良教授文末之語,今日換做是我為東德士兵,我會如何做.
我畢業於陸官,經歷連營主官管(已退),駐紮金門猛虎及大二膽等,期間進修國管法碩乙,或許非名門貴校,學植尚淺.但終讓我一窺法學之堂奧,對照上述判決,心有戚戚,理論於實踐之間,是否也參雜了太多社會階級之利益而對良知有不同之評價.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