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名老人

三名老人動作一致,他們規律的動作、不疾不徐的節奏,活脫似事前經過彩排。從法庭外到法庭內,細微而觀,這三名長者處處都顯得十分練達……

民國九十四年十月五日上午九時。台北市博愛路司法大廈。台灣高等法院三樓法庭長廊內。

如往常般,訴訟當事人開始陸續人來人往。十字形長廊的左側牆壁上,新掛著亮起紅色數字的號碼燈。血紅的數字,彷彿司法的脈搏,數字每跳動一次,意味著司法運作了一次——一樁官司退庭、下一件官司開庭。這天的司法,脈搏還沒跳動,燈的數字是:「O」。

長廊兩側的鵝綠色軟呢椅上,靜坐著訴訟當事人,他們在等待開庭。兩側椅上的男男女女,面對的是走廊另側的牆壁,法庭長廊裡,到處是這副人民面壁的景象。偶爾傳來工友灑掃走動的聲響,但無人理會;等待訴訟的民眾,臉上毫無表情。

民眾陸續越多。長廊嘈雜。景象愈趨豐富。民眾不是專心與律師交談,做開庭前一刻的案情推演;否則,儼然就像鳴鐘將進考場的考生,臨時抱佛腳般地緊捧著卷證文件細讀。除了法警押解戴著手銬腳鐐的重刑犯,因發出金屬碰撞聲響而吸引他們的目光,此刻的這些民眾,沒有人在意身邊的人事物。畢竟,到法院來的人,都有自己涉訟的案子,自己的麻煩事都沒解決,靜坐在法庭外座椅上的無關當事人,更懶得理會別人的官司。

九時二十分,三名年約七十的長者陸續齊聚在二十二法庭外,他們彼此點頭示意後不發一語,落坐在軟椅上。在偌大的法庭長廊裡、絡繹不絕的人群中,這三人與眾不同,顯得特別突出。



他們的顯眼,一部分來自容貌。畢竟,他們都是一眼就看得出是上了年紀的老者;而且,其中一人體型高大、頭髮濃密,卻是滿髮雪白。他們的特別,還從舉止反映。他們好整以暇地始終靜坐,即便是手中抱著卷證文件,也沒有拿出閱讀。遠遠望去,他們彷若體力不濟的老者,疲憊地已在舒服的軟呢沙發上睡著了。

他們舒適的坐著,一動也不動。靠近的人群,似不忍驚吵他們,連步伐也緩了起來。那名滿髮雪白的老人閉目養神,有如在為待會兒的仗,做衝鋒前最後一刻的養精蓄銳。

司法的脈搏,動了。九時三十分,二十二法庭的燈號從「O」跳動為「1」,意謂著第一樁官司開始審理。沒多久,法警緩緩自法庭內走出,佇在法庭門口朝著走廊的人群喚去:「張國隆、柯芳澤、林泰治!」

三人起身後,不待法警指示,熟練地把早就拿在手上的身分證交給法警,隨即魚貫步入法庭。他們無需法警引導,直接站定在應訊席,個個懷裡揣著資料文件。他們一派氣定神閒,彷彿個個握有如山鐵證、自認穩獲官司勝訴的原告。

法官陳憲裕見狀不語,嘴角輕揚、面露笑容,揚手示意他們坐下。法庭內一片空盪,座位甚多;三老者並未因不知該坐於何處而手足無措,他們幾乎同時轉身,坐在堂前第一排正中央空位上。他們正對面的堂上,是三位早已坐定的法官。

三名老人動作一致,個別從牛皮紙袋或提包裡取出一落落的文件,準備開庭的答辯資料。他們規律的動作、不疾不徐的節奏,活脫似事前經過彩排。從法庭外到法庭內,細微而觀,這三名長者處處都顯得十分練達。

法庭內,只有書記官劉育妃飛快的手指在鍵盤上舞動發出的聲響。法庭內的人,靜待著開庭。面對今天的開庭,張國隆、柯芳澤、林泰治已無所緊張,更談不上畏懼。因為,他們心中是一致的茫然:這樁官司,究竟要打到什麼時候?林泰治甚至暗忖著:死之前,官司能不能定讞?

法庭內,張國隆、柯芳澤、林泰治挺坐堂前;他們正前方高坐的,是審判長黃瑞華、受命法官陳憲裕、陪席法官蔡明宏。坐在黃瑞華左側前方的,是台灣高檢署的蒞庭檢察官,卷證早已置於他桌前,準備代表國家執行法律追訴。法官右前方席則是老者所委聘的律師,他們攤開案卷,準備答辯。這四方,形成一個司法矩陣。

在這個矩陣裡,交錯著無形卻是綿密的司法之網。網中有法律、律中有程序;有關訴訟的一切言行都有規矩,即便是審判長也不得超越。在這個矩陣裡,「法」是唯一。在這個矩陣裡,追求的最極致是虛無縹緲的兩個字——正義。

半晌,電腦螢幕上出現三老者的姓名,書記官劉育妃準備工作就緒。審判長黃瑞華輕挪著身體移動坐姿,抬頭巡視著堂下三人。她呶了呶唇,說出了第一句話:「被告張國隆、柯芳澤、林泰治……」不待審判長語畢,三老者熟練的起身,走上堂前。

在此之前,這個案子呈現的不是個「正義矩陣」,反倒像是神秘的「司法百慕達」,不斷地讓近百位法官在這個三角洲裡迷航。

因為,這是一樁「更十二審」的官司……。

0 意見: